《流浪地球》引爆影视工业化,中国电影该如何补齐短板?

2019-03-01 17:50:03 来源: 超视界-快速动画网 编辑者: 超视界

0 2296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火了!这部在国内成为“现象级”影片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首部媲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

《流浪地球》引爆影视工业化,中国电影该如何补齐短板?

且不论电影本身如何,它的诞生,无疑将所有人的目光再度吸引到“影视工业化”这一话题上,也为国产电影工业化之路打开了新思路。

可以说,《流浪地球》是国产电影工业化的又一次成功的尝试。但是,与好莱坞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相比,国产电影无论是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放映,还是周边的财务、法务服务等,都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我国的影视工业化水平总体仍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影视工业化差在哪?

影视工业化到底是什么?技术,教育,从业素质?其实,工业化最根本、最基础的是标准。建立起标准之后,才能进一步规范化、流程化。

当一切有了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之后,电影依照其固定的生产模式,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宣传发行等各司其职,在工业化的标准之下,规避无意义的环节,共同推动完善电影的产业链条。

但是,标准化不是程式化,工业化也不是强调大场面、大制作、大投资,而是电影人从理念到实操再到人才的一种产业生态。

《流浪地球》引爆影视工业化,中国电影该如何补齐短板?

影视工业化体系极为成熟的好莱坞,正是通过一整套历经实践校核过的工业体系,将全球各地的制作公司、导演、演员等整合起来,让电影生产的每个节点都有专业人士负责把控,人尽其用,面向全球观众输出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

与成熟的好莱坞影视工业模式不同的是,中国的电影创作更像是一种高度依赖导演和编剧,以资本为导向的,粗放式的“小作坊”创作。

在国内,影片的质量高下及受市场的欢迎程度,极度依赖导演、编剧的水平及发挥情况,这种缺乏标准化体系指导的情况,导致不少影片成为一场豪赌,因为连投资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不会看走眼,甚至导演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刻。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机会稍纵即逝,导致不少投资人、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等往往以短期逐利为主,影片的创意、创作、生产、管理等方面纯属粗放式操作,缺乏对影视作品的精雕细琢,导致不少作品粗制滥造,自然不被市场认可。

此外,中国真正的独立制片人很少,大多数是资本的附庸,导致不少影片创作以“资本”的意志为导向,看到某类影片火了,就一哄而上,创作过程中为了省钱,随便改变生产标准,最终影片创作南辕北辙。

可见,与好莱坞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相比较,国产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文创资讯认为,国产电影工业体系的建立,需要来自软环境、硬设施的支持,以及稳定而完整的电影产业链条的打造。

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

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落地 , 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广电总局一系列政策通知等相继出台,在为创作者划出重点的同时,也相对净化了影视创作的软环境。

艺术学博士张成认为,“中国电影工业已经有了比肩准好莱坞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技术”。确实,《流浪地球》的火爆让拥有高科技影棚的青岛灵山湾东方影都成为焦点,其实,不止东方影都,中影数字基地、横店、象山影视城等,都已经发力或建立起国际标准化的影棚。而数字化的后期制作中,郭帆介绍,《流浪地球》“75%的特效由国内团队完成,另外25%是韩国和德国的团队完成。”

可见,随着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及硬件技术的不断提升,国产电影相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与横亘在前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相比,国产电影的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仍有很大欠缺。

如何建立起标准化的影视工业体系?文创资讯认为,突破原始低效的协作方式导致的供需关系严重失调的现状,实现产能、人才、技术、流程管控等关键问题的工业化,是建立标准化工业体系的基础。

《流浪地球》引爆影视工业化,中国电影该如何补齐短板?

前不久,央视财经频道《深度财经》节目以“好电影在哪里?”为题,多维度探索了新技术在电影工业化方面的探索。节目中除了展示为观众带来观影新体验的AR/VR技术外,还特别展示了一款影视项目生产管理系统——AgileShot(安捷秀)。这款以服务影视行业的工业化为目标的软件,不仅解决了跨地域的协同创作,还实现了从剧本分解、拍摄、后期制作、资金使用等多方面的流程再造。